第636章 胡说八道,农业之重【求追订】-《带着铁路到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既讲了某些非洲国家在欧洲殖民者的欺辱下逆来顺受,也讲了一些非洲人民反抗殖民及暴政的事迹。

    但不论是哪种,最终都没能改变非洲整体穷困的局面···

    等到视频放完,多数人都是在低声议论,唯有老朱、朱雄英少数人在思考什么。

    几个原本有意到非洲就藩的皇子皇孙心想,看这视频所讲,非洲并非什么建藩的好地方啊。

    里面土人都是黑炭就算了,自然条件居然也不怎么样,就算是去种田,似乎都不怎么容易。

    朱雄英却是想:这非洲的地理条件似乎注定难以建立大国,更适合建立小国。如此,对大明朝廷来讲,倒似乎是个不错的封藩之地。

    约莫过了近一分钟,朱元璋才开口道:“刘宽,这个视频内容不怎么样呀,里面很多话听着有道理,其实都是在胡说八道。”

    “别的不讲,说非洲地理条件如何不好,如何不适合农业发展,说中国地大物博。”

    “却不曾想想,中国上古时期都是什么样的地理环境——黄河、长江常年泛滥,关中平原、成都平原在大修水利之前也并非一片沃土。”

    “秦岭、淮河以南几乎都是茂密的森林、大片的湖泊沼泽,东部已多为海水浸没。”

    “而能有今天万里沃野,不计其数的良田,纵然有几分气运在,可大多数功劳还得归于那些战天斗地的先辈。”

    “咱看那非洲地理及自然条件纵然与中国相比有所不及,可若是当地人勤劳聪慧,绝不至于发展不出一大国、强国。”

    “倒是那南北美洲缺铁,才真的是发展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。不然,怕是当地文明之盛不会亚于亚欧大陆多少。”

    听完这番话,刘宽颇为惊讶,没想到朱元璋竟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。

    不过对老朱的话,他是打心眼里赞成的——中国自然条件相较非洲大部分地区是好点,但也没超出太多,能发展出璀璨的文明,归根结底还是靠无数先辈们的不屈奋斗。

    因此,回过神来,他便道:“太上陛下说的是,这个视频内容是有些不太正确的地方。不过臣如今能找到的视频确实不多了,所以才拿来凑数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摆了摆手,道:“凑数也说不上——这视频所讲倒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